参观博物馆、种绣球花、制作青团……春季深度研学活动来了
来源:原创 人气:19200 时间:2021-04-12
2020年秋,麓谷小学成功申报了长沙市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示范校。
近日,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 推广应用示范区有关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0〕35 号) 文件要求,为进一步做好长沙市示范区建设工作,重点推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推进与实施”项目,同时也为全面推进“创办更美更强、更幸福的现代化研创型品牌麓小,培养“诚勤博雅”研创型麓谷小学学子,麓谷小学与研学基地深度合作,开启学校、家庭、基地、社会四方联动——“花主题”春季深度研学活动。
为了此次研学活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团队前期做了大量紧张忙碌的筹备工作:邀请市教研员姜平教授指导,确定活动主题;分年段制定研学方案,设计前置课PPT,精心组织、创新研学新模式,进行麓谷小学四方联动深度研学的有意思、有意义的尝试。
2021年4月8日,麓谷小学三四年级91、95、89、90班的同学们和家长志愿者踏着春风,迎着暖阳,前往长沙市研学基地——邴原文化园,开展“感恩一路有您,花植有礼”研学活动。
当日9时30分,同学们顺利抵达邴原文化园。园内,竹笋茁壮,杜鹃正艳,鱼儿欢游,鸟儿歌唱,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开营仪式举行后,春季研学活动正式开始了!
导师带领学生们参观了石磨、老摇井、堂屋、闺房、中医药博物馆等,同学们认识了鱼腥草等多种中草药。
这里还有一个民俗博物馆,馆中陈列了各种珍贵的紫檀木雕、字画、刺绣等收藏品。通过老师的细心讲解,孩子们了解到多层镂雕、圆雕、高浮雕、浅浮雕、阴阳线刻等多种雕花技术。
随后,同学们津津有味地听着导师介绍,古代如何以植物提取物和矿物质上色作画,让作品可以长时间保存。
在博物馆里陈列着的一百多幅少数民族老绣,也被称之为“手尖上的玫瑰”,向孩子们展现了别具一格的文化。同学们纷纷赞叹古代人民的智慧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观完园区后,孩子们开始了探究大自然之旅——在滴翠棚学习种植绣球花。
同学们和家长志愿者分组围坐,认真倾听导师讲述绣球花的历史文化和种植注意事项:绣球花在酸碱度不同的土壤中开花的颜色也不同,若土壤呈酸性,花朵呈蓝色;若土壤呈碱性,花朵呈现红色;若土壤呈中性,就有可能得到混色的绣球花。
种植前,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土壤酸碱性进行科学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接下来,同学根据个人意愿,到导师那里选择用草木灰或者腐殖土进行种植。同学们小心翼翼地呵护小苗、浇水、装饰花盆,手捧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喜悦之情跃然脸上。
下午则进入研学活动的第三个环节——制作“艾叶青团”。导师介绍了青团的历史文化,然后带领同学们亲手制作。同学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个个跃跃欲试,将糯米粉、糖粉、淀粉混合,加入艾叶汁,揉成团,做成了形状各异的青团。待蒸熟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最后的团队活动“报数”“老虎击掌”“班级有我真精彩” 等游戏掀起了研学活动的高潮。游戏非常考验集体凝聚力,经过一次又一次尝试,同学们配合得越来越好,游戏玩得越来越开心。每个班级在教官的带领下,奋力拼搏,都为自己班级赢得了荣誉。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亲近大自然,体验探究的乐趣,收获满满的喜悦,团队意识和班级凝聚力显著提高。家长志愿者的参与,既增进了亲子互动的感情,同时,体会到了老师工作的辛苦,有效进行家校互动的良好沟通。“乡野探究很快乐,实践活动有收获。小鹿视野变开阔,希望多开研学课。”家长们纷纷表示。
90班黄弈铭表示:“告别了古色古香的博物馆,我们排着队伍来到了一个有着泥土芳香的温室。你猜我们在那儿干了什么?我们在导游老师的指导下,用试纸测了泥土的酸碱性,我学会了一个方法:用筛子把细细的土筛选出来,再放到一个器皿里,加水,将试纸放进水里,如果试纸颜色有变化,就拿到试纸色卡上对比,读出酸碱度数值,根据数值可以判断出这些土是酸性还是碱性。这个实验的材料可真高级呀!我感觉此时我像一个真正的科学家。”
90班陈宇帆表示:“接下来老师带领我们体验制作艾叶粑粑。我们先将准备好的艾叶汁和面粉进行搅拌,再反复的揉面团,将混合好的面团包成鸡蛋大小,再放到锅里去蒸,大概15分钟后,原汁原味的艾叶粑粑就出锅了。原来这种野菜也能制作出美味的食物啊,我们体验到自己动手的乐趣。一天的研学结束了,我在邴原文化园体验到了许多传统工艺,学习到了很多文化知识,收获满满,这真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研学活动啊。”
后期,麓谷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还将指导同学们完成研学手册,确定下一个研究主题,带领同学们调查、确定感恩对象,在感恩节前夕送出自己制作的绣花球,开展一系列有特色、有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同时,老师也将带领同学们进一步开启植物酸碱度研究之旅,并尝试通过实验改变花色。希望通过这些研学实践活动,引领麓谷小学课程文化变革,建设更强更大的研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