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校区

品读经典古诗,为孩子的心灵世界添一抹诗韵

来源:原创   人气:18287   时间:2021-04-08

优秀的传统文化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
提供了丰厚滋养
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延续精神命脉,激活文化基因


2021年4月8日
让我们来看看麓谷小学77班的同学们
如何溯源而上
通过开动脑筋、查找资料、认真感悟
品读一首首经典古诗
探寻诗句中字里行间隐而不发的情感
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含蓄之美、留白之美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这是韩愈的《春雪》
孩子们解读了诗人对草芽的期待
赋予春雪以灵性
雪作飞花又渲染出了一派热闹、喜悦的气氛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是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这首诗作于诗人患难之中
感情充沛,用典自然,语多双关
于咏物中寄情寓兴
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
也让孩子们了解了古人诗言志的运用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诗句一出
大家就知道这就是鼎鼎大名
孤篇横绝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了
诗人张若虚仅有两首诗流传下来
这是其中之一,也是最著名的一首
全诗以月为主体
紧扣月下的春、江、花
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的春江月夜图
抒发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
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
读着这样的佳作
想象那滟滟的海波、夜空亘古不变明月
不禁生出同古人一样的感慨
想要追问
无尽时空中究竟何人初见月
这月又是何年初照人

同学们还对很多诗词佳作进行了解读
在诸多经典古诗词中
感受着古韵飘香
领悟着家国情怀
思考着人生起伏
体验着百态生活
分享到: